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Industry information
政府隱性債務增長過快、風險不可測引起高層警惕,一場遏制隱形債務增長的風暴今年開始在各地刮起。
第一財經記者從消息人士拿到一份某省會城市財政局要求統計當地隱性債務的通知,通知要求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形成的政府中長期支出事項被列入隱性債務。該人士表示,這意味著在遏制隱性債務增長背景下,當地PPP監管將加強,政府付費類的PPP項目將減少。
其實,一些地方借PPP模式變相舉債形成政府隱性債務的舉措已經遭到中央部委嚴打。但PPP項目中形成的政府中長期支出責任是否屬于隱性債務則有較大爭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員孟春認為,PPP支出責任不同于政府債務和負債,規范的PPP項目不涉及隱性債務。根據現有政策文件,PPP支出責任不屬于上述政策文件明確的地方政府債務范疇。同時,隱性債務一般認為是未納入預算管理、最終需要政府承擔的債務,而規范的PPP項目合同中財政支出責任與預算管理銜接,不涉及“隱性”。此外,《關于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PPP)綜合信息平臺運行的通知》規定未納入綜合信息平臺庫的項目,原則上不得通過財政預算安排支出責任。
不過一位財政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PPP項目如果涉及建設支出,實際上都是政府隱性債務。而未來社會資本純運營支出則不是隱性債務,除非超出了當地財政可承受能力。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也認為,地方隱性債務包括建設性債務、消費性債務和政策性融資擔保,如平臺公司債務、棚改債務、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債務、PPP項目的債務、地方國企僵尸企業債務、金融扶貧項目債務、養老金缺口、政策性融資擔保等。
PPP項目中政府承擔的中長期責任到底有多大規模?
財政部近期公布的《PPP項目財政承受能力匯總分析報告》(下稱《報告》)顯示,經對財政部PPP項目庫6400個、總投資約10萬億元的入庫項目2018年1月末財承報告數據進行分析,2015-2045年間,需要從一般公共預算中安排的支出責任總額為9.9萬億元,年均支出3194億元。其中,已落地項目2921個、總投資4.9萬億元,涉及支出責任4.7萬億元,占支出責任總額的47.5%,年均支出1581億元。
《報告》稱,未來PPP項目政府支出責任,從地區分布看,中西部地區支出壓力較大,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別是湖南、河南、四川、內蒙古和云南。從時間分布看,各年度支出呈先增后減趨勢。現有項目存量2024年支出責任總額將達到峰值,為5891億元,其后逐年下降。
財政部稱,開展PPP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是保障項目合同履行、防控中長期財政風險的關鍵。總體看,財政可承受能力10%的限額有力控制了各地PPP項目的數量、規模,但預計253個市縣支出責任已超出限額,需引起警惕。
為了給地方狂推PPP項目套上“韁繩”,財政部設定了PPP項目支出10%的紅線,即每一年度全部PPP項目需要從預算中安排的支出責任,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應當不超過10%。
目前PPP項目中的回報機制中,分為使用者付費、可行性缺口補助和政府付費三種模式,其中后兩種需要政府承擔支出責任,尤其是純政府付費類項目。為了遏制政府隱性債務增長,其實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官方對純政府付費類PPP項目一直很慎重。
財政部金融司司長、PPP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毅去年11月初公開表示,在PPP項目庫集中清理時,對過度依賴政府付費的項目,要予以剔除。
去年11月中旬,為了防止PPP異化為新的融資平臺,堅決遏制隱性債務風險增量,去年底財政部印發的《關于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的通知》提出,審慎開展政府付費類PPP項目。對于通過政府付費或可行性缺口補助方式獲得回報,但未建立與項目產出績效相掛鉤的付費機制的;政府付費或可行性缺口補助在項目合作期內未連續、平滑支付,導致某一時期內財政支出壓力激增的項目,不允許進入財政部PPP項目庫,這基本上等于被否定采用PPP模式。
一些省份則直接不做付費類PPP項目。湖南省財政廳今年3月公布的《關于實施PPP和政府購買服務負面清單管理的通知》中,明確僅涉及工程建設而無實際運營內容、無現金流,完全由政府付費的,如市政道路建設、公路建設、廣場、綠化(風光)帶等工程建設不得采用PPP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