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Industry information
在資金面寬松態勢下,一直以來備受青睞的結構性存款開始降溫,環比增長出現負值。
記者統計央行公布的最新數據發現,今年6月,中資大型銀行和中小型銀行的結構性存款總額為92052.74億元,較今年5月減少573.54億元。其中,大行結構型存款略有反彈,但中小行的增量則為年初以來首次轉負,降幅大于大行增量,進而拉動整體結構性存款負增長。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稱,結構性存款的減少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方面,6月期間市場資金流動性較為寬松,銀行負債端壓力有所減少,結構性存款供給下降;另一方面,機構關于假結構性存款的討論一直存在,并且對監管的約束規范有預期。他們還預計,理財新規下,未來結構性存款的發行會進一步放緩。
環比增長首現負值
彼時,資管新規剛剛落地,保本理財正逐步退出,而作為“攬儲利器”的結構性存款快速增長,5月份一度升至9.26萬億,同比增長高達53.9%。市場稱這一現象為“銀行加價爭奪存款負債的囚徒困境”。
瘋狂過后是冷靜,據央行數據顯示,6月,中資大型銀行和中小型銀行的結構性存款總額出現小幅回落,環比下降0.62%,是今年以來的首次下降。
穆迪分析師徐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6月結構性存款減少的主要原因是銀行間流動性的逐步改善。他稱,“央行定向降準與擴大MLF(中期借貸便利)的資金投放,使得銀行間流動性在6月以來得到大幅改善,市場利率中樞穩中有降,顯著緩解了中小銀行負債端的資金成本壓力。”
監管信貸收緊之下,“寬貨幣”局面顯現,銀行負債端壓力減輕,進而對結構性存款的依賴性有所改變。民生證券從“存款同比增速因子貢獻度”的角度分析稱,結構性存款已跨過拐點,此意味著結構性存款對銀行存款的貢獻度較之以往有所降低。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從機構來看,中小型銀行和大型銀行的表現并不相同。據悉,6月中小行結構性存款減少716.44億元,環比下降1.19%;而大行結構型存款增加142.9億元,環比上升0.44%。
中小銀行對結構性存款較高的依賴性導致其對市場變化更加敏感。徐晶認為,對于中小銀行而言,結構性存款作為與同業競爭變相攬儲的工具,始終屬于較高成本的負債工具,在市場利率下降的情況下,中小銀行開始從從結構性存款轉向其他更低成本的負債工具,如同業存單等。據悉,6月份中小型銀行同業存單新發金額放量增長。
也有市場人士認為,監管因素亦是中小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出現下降的主要原因。交銀中心高級研究員趙亞蕊向第一財經分析,上半年,保本型理財產品受資管新規限制,結構性存款成為投資者偏好的產品,規模不斷增加,但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為假結構性存款,即不符合結構性存款嚴格界定的產品。不過隨著監管趨嚴,假結構性存款發行受到影響。
此外,記者還發現,不論是大行還是中小行,單位存款中的結構性存款皆有下降。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企業結構性存款規模的下降,除了受監管規范結構性存款的影響外,還跟目前企業的資金面相對偏緊有關,在資金相對緊張情況下,企業可能會降低結構性存款的投放。
未來增長放緩
繼7月20日銀保監會發布理財新規后,結構性存款發行量和收益率進一步回落。據融360不完全統計,上周(7月27日-8月2日),結構性存款發行量共53款,較前周減少了27款;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9%,較前周下降了0.04個百分點。
新規指出,銀行發行表內理財產品應當按照結構性存款或其他存款進行更有效的管理,同時新規對結構性存款的發行資質、涉及的衍生品業務管理,表內核算要求以及相應的資本和撥備計提都做出明確要求。
徐晶稱,此舉主要是為了更加規范,而非打壓銀行的結構性存款業務。但同時監管加強會使那些不符合規范的,僅僅是作為高息攬儲工具發行的結構性存款產品受到限制。
“隨著這部分結構性存款的規模逐步收縮,短期內結構性存款在銀行總資金來源里的比重將繼續下降,此前的高增長態勢難以為繼,收益方面也會更多體現市場利率的變化趨勢。”他如是說。
一家股份制銀行的資管人士向記者指出,理財新規中的“發行結構性存款的商業銀行應當具備相應的衍生產品交易業務資格”這一點對結構性存款發行有較大沖擊。他解釋稱,此前,一些中小銀行可借助大行來發行結構性存款,但此規定一出,中小銀行需申請資質,暫且不論通過與否,未來短時間內結構性存款的發行會放緩。
此外,結構性存款的放緩給了大額存單上升空間。同樣被視為銀行保本理財退市后的接棒者,近期,大額存單的利率有所上升。一家城商行營業部的投資經理告訴記者,目前,一些銀行為了吸儲,不僅提高了大額存單利率,還推出了新的花樣,比如投資者可以指定非本人收息賬戶等。
上述資管人士也稱,未來發行大額存單或金融債也許是不少銀行的優先選擇。大額存單利率大概率將進一步提高,在銀行負債結構中占據比例可能加大。
關于結構性存款放緩對銀行的影響,趙亞蕊表示,從供給端的角度來看,結構性存款的優勢下降后,銀行會尋找其他的業務來滿足資產負債管理和經營需求,倒逼銀行進行轉型。從需求端來看,隨著結構性存款的逐步規范和增速的放緩,未來結構性存款的投資優勢不斷下降。同時,隨著銀行主動管理能力的不斷增強,理財產品的投資優勢將會逐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