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Industry information
伴隨著金融領域的強監管,對評級機構的管理也正在加碼。《經濟參考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針對證券評級機構存在的評級虛高、評級泡沫,未能有效揭示信用風險等突出問題,今年年度證券評級機構常規現場檢查工作將于下周正式啟動。
“按目前流程,評級機構已經先自查一個月,6月25日相關部門將正式開始檢查工作。”北京某評級人士向記者表示。據他透露,本次檢查對象包括全部開展業務的持牌機構,旨在提高評級執業質量為主要目的。“這或與近期債券市場出現不少違約事件有很大關系。”該評級人士表示。
債券信用評級是以企業或經濟主體發行的有價債券為對象進行的信用評級。債券信用評級大多是企業債券信用評級,是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企業所發行某一特定債券,按期還本付息的可靠程度進行評估,并標示其信用程度的等級。這種信用評級,是為投資者購買債券和證券市場債券的流通轉讓活動提供信息服務。
由于當前我國的債券評級主要為發行方付費,這也就意味著評級方如果不給出較高的評級,發行人是不愿意買單的。“這必然導致目前債券市場評級普遍‘虛高’的現象。”上述評級人士坦言。在他看來,長久以往下去,債券市場可能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從今年違約的債券來看,評級最低的為AA級,投資者會出現一種情緒,AA評級相當于最低評級,說違約就違約,評級嚴重失真。”該評級人士說。
在業內人士看來,多部門即將開展的聯合檢查正當其時。“當前最大的一個困難就是,評級混亂,導致市場資金無法區分優質資產。這將直接導致市場失靈,資金無法選擇就只好觀望,從而導致流動性缺失。”有券商分析人士表示。
事實上,自2013年以來,證監會已經對證券評級機構采取了26次行政監管措施。記者查閱證監會相關公告發現,包括鵬遠資信評估有限公司、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投資服務有限公司、中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在內的所有開展證券評級業務的評級機構,均曾受到處罰,無一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