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Industry information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9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致辭時說,我們將深化金融等現代服務業開放舉措,將原來規定的2021年取消證券、期貨、壽險外資股比限制提前至2020年,在增值電信、交通運輸等領域減少對外資準入限制,落實好征信、信用評級、支付等領域外資機構國民待遇,擴大債券市場雙向開放。
提前一年時間取消外資股比限制表明我國金融業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有業內觀點分析稱,當前宣布中國提前一年放開證券、期貨、壽險外資股比限制,進一步顯示了中國擴大開放的決心,有利于穩定人民幣匯率,吸引境外投資。
而對于外資機構來講,隨著中國金融業市場的不斷開放,如何建立適宜的經營方式和理念應該是要思考的重要問題。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嚴弘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股比限制取消前的這段時間屬于過渡期和調整期,外資機構要思考如何建立適應中國市場的商業模式。
金融對外開放進程加快
近段時間,中國有關對外開放的舉措落地頻率加快。6月30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剛剛聯合發布2019年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及2019年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7月,2019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又傳來好消息。
與此同時,與外資的合作也在推進。在達沃斯論壇重點項目簽約儀式上,外企項目占到一半以上。據了解,此次重點項目共簽約16個,其中外資項目10個,內資項目6個,總投資額236億元人民幣。這16個項目涉及信息科技、生物醫藥、智能裝備、文化創意等領域,投資方涉及中國、日本、美國、德國、以色列等國家和地區。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外資機構的股比限制提前“解禁”將促使外資在未來一個時期在中國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有助于增強外資機構對中國發展的信心。
溫彬認為,加快金融市場開放,有助于完善我國金融體系,提高金融市場效率,特別是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優化融資結構,可以更好地服務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事實上,自去年開始,我國就采取多方舉措進一步加快了對外開放速度,優化外資機構監管規則,放寬金融業外資投資限制,如明確提出外資控股證券、基金、期貨以及壽險的股比要求,并表示將在2021年取消限制。
這些舉措為外資加大在中國境內投資注入了強心劑。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數據顯示,去年全球外資直接投資同比下降13%,而中國市場吸引外資同比上升4%,這一態勢延續到了今年。
中國商務部消息稱,今年前5個月,中國吸引外資的數據繼續上升,實際使用外資達3690.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8%。其中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1128.9億元,同比增長12.4%,增幅明顯。
有機構人士表示,外資的進入有助于完善國際與境內資本市場的連接;另外,放開金融市場準入標準可能僅僅是開始,之后對于外資相關業務范圍的限制或將減少,牌照發放和資質審核等也將加速。
面向未來,中國還將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對外開放,致力于發展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
建立適宜的商業模式
伴隨著政策利好的不斷釋放,外資在中國境內金融市場的布局也有了新的進展。券商方面,外資合資券商的設立逐漸落地。今年4月,證監會核準設立兩家合資券商,分別是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和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有限公司,這兩家合資券商均由外資控股,出資比例均為51%。
基金方面,中國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4月,包括國泰、華夏、鵬華、嘉實在內,共有44家基金管理公司被外資參股,外資出資比例最高為49%。
期貨方面,目前中國境內共有兩家合資期貨公司,分別是銀河期貨和摩根大通期貨。其中,銀河期貨背后的外資機構是蘇格蘭皇家銀行,持股比例為16.68%;摩根大通期貨股權結構中,摩根大通持股49%。
壽險方面,今年年內,銀保監會正式批準的外資100%持股的中國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將落地,即由德國安聯保險集團籌建的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外資銀行和外資保險公司在華資產占比為1.64%和6.36%,未來發展空間仍較大。與此同時,不斷推進的擴大開放將更有利于這一行業的競爭。
“在外資機構享受政策紅利的同時,也面臨著政策、本土資源協調等眾多可能導致‘水土不服’的問題。” 嚴弘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對于外資金融機構來說,解決了股比限制后,還要思考如何建立適應中國市場的商業模式。
“除了外資機構自身需轉變外,中國境內配套的監管措施也會有所完善,與開放水平相適應。”一位券商部門負責人說,融業對外開放的過程中,也將促進監管水平的提升,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仍是重中之重。
5月30日,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在2019年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說,在對外開放過程中,必須加強監管的制度建設。在減少機構準入數量限制的同時,進一步完善相關審慎性監管,確保引入機構具有優秀的專業能力,良好的風控能力和充足的資本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