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Industry information
當前,我國正在積極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今年兩會“部長通道”上表示,解決好對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貸款、信貸支持和金融支持,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除傳統銀行信貸手段之外,融資租賃業在服務民營及中小微企業方面也大有可為。業內人士一致認為,回歸本源,服務好實體經濟特別是服務好中小微企業,將是融資租賃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01中小微業務可成租賃業轉型支點
業內人士表示,過去幾年,政府平臺類融資項目迅速發展,部分租賃企業出現爆發式、非常規發展,目前,該類項目已走到了瓶頸期。回歸租賃本源,服務實體經濟是租賃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在這一發展愿景下,發力服務中小企業,可成為租賃業轉型的方向之一。
浙江大學融資租賃研究中心理事長程東躍認為,從實踐來看,之前諸多租賃公司都將業務瞄準了大型央企、國企和行業的龍頭企業,但實際上,對于大多數租賃公司而言,中小微企業才是其主要業務市場。
“廣大的商租企業需要改變思維,尤其是中小型商租企業在服務中小企業方面大有用武之地。”浙江大學金融研究院特聘高級研究員宋偉農也表示,對于資產規模體量巨大的金融租賃公司來說,其服務央企等大型企業競爭力較高。中小型商租企業在規模和資金上不占優勢,去比拼大企業的項目往往難度較高,而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反而可以找到細分市場深耕業務的突破口,服務和伴隨中小微企業成長。
“租賃服務中小企業是一條必然之路,前途光明,但這條道路也是曲折的。”浙江匯金租賃股份有限公司俞雄偉坦言。一方面,中小微企業普遍存在資產不清晰、業務不穩定、管理不規范、信用程度低和缺乏擔保品等問題,這些是造成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中小微企業規模偏小,相較于大企業,其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不容易產生規模效應。按照以往企業做大項目的內部評審體系模式,會出現不相適應的狀況。因此,對于租賃企業而言,必須設計兩套不同的風控體系和評審批程序方能推進項目。目前,我國租賃企業服務中小企業仍處于初級階段,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02找準細分市場精耕細作
面對服務中小微企業的上述“痛點”,租賃企業如何破局?業內人士認為,對于租賃企業而言,應深入中小企業,找準發力的細分市場。同時,還需打破傳統業務思維,創新業務模式。
“找準細分市場,需明確企業所在的行業以及主營業務是否清晰。”中小微融資租賃頂層設計師賴以涵表示,實際上,中小企業的產品服務較為單一,其業務針對性較強,善于微型創新,但同時也具有依賴性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特點。因此,選對行業意味著成功了一小半。在選擇進入細分市場時,可以優先考慮相對熟悉、有資源優勢的行業。
在找準市場之后,需要深耕市場,創新業務模式和產品。宋偉農建議,可以將融 資租賃業務的投租聯動、租保聯動與貨幣市場、資本市場以及產權市場有機結合起來,避免以往業務上的單打獨斗。例如,做中小企業融資需要做實“強擔保”,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制擔保條件。租賃企業可以與銀行開展互聯互保合作,強化抗風險能力。
此外,根據融資租賃自身的產業特點,租賃企業不僅可以打通中小企業的資金融通渠道,還可以為其提供技術服務和產業服務,進而大幅提升金融服務效能。比如,租賃公司在為中小汽車經銷商和個體車主提供汽車融資租賃業務時,在通過融資服務解決其流動資金問題的同時,可以利用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技術,在后期運營、維保、物流、退出等環節中,提供低成本的資金和服務支持,開發汽車金融服務的后市場。
03風控是小微業務立足之本
融資租賃的本質是經營風險,對于租賃公司而言,在深入中小微企業市場時,核心是經營好風險,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制定不同的風控措施,因地制宜開展風控設計。
針對中小微企業信息不對稱、本身風險度較高等問題,國藥控股(中國)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奔認為,在做中小微和民營企業融資項目時,應先確定好風控策略。
就行業內主流的中小微企業風控策略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一是憑借對細分市場的深耕細作,對某一細分領域有足夠深入的認知,獲取行業紅利。二是廣覆蓋低授信模式,原則上放棄一些大額度項目,提升單體項目的收益率,做好集中度管理,從而通過高收益來覆蓋損失。三是與第三方機構開展合作,引入更多的技術手段做風險管理,提升大數據風控水平。對于中小型租賃公司而言,由于其風控人員較少,可積極引入大數據在項目評審中的應用,由被動應用向主動應用轉移,和一些大數據公司進行合作和數據共享,夯實風控管理。
“堅持做行業專家,以專業化的團隊來運作不同細分行業,有助于對小微市場風控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侯奔稱,比如,在汽車、紡織、電子、工業裝備等傳統的中小型客戶領域,分別成立不同的團隊進行獨立運作,基于對行業的深耕來排除劣勢客戶,控制風險。在此基礎上,引入技術手段搭建公司信用評級體系和運營管理體系,將專業審批時間、過程管理時間和過程損耗時間保障在合理范圍內,提升公司的整體運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