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Industry information
企業社會責任的話題從企業誕生以來就沒有停止過討論,在創造利潤和價值之間如何平衡也是常談常新。在博鰲亞洲論壇“企業在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角色”分論壇上,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從六個角度談了對企業社會責任內涵的理解。
一是要堅持依法經營,誠實守信。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信用經濟,依法經營,誠實守信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也是企業最基本的社會責任。
二是要不斷提高持續盈利能力。這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企業實現基業常青的必然要求。
三要切實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只有最大限度為消費者創造價值,才能夠滿足社會對企業的需求。
四要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這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調發展的要求,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
五是要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貫徹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體現,也是實現公平正義的重要內容。
六要熱心參與社會公益事業,企業作為社會公民,關注民生、回報社會是應盡義務和責任。
隨著A股納入MSCI,ESG(上市公司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也受到越來越多的企業關注,從商業上進一步增進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認同。
波士頓咨詢公司全球主席漢斯-保羅·博克納也從五個方面對企業創造社會價值提出建議:一是必須要有非常強勁的領導力;二是需要再重新考慮一下自己的商業模式,既能夠創造利潤,同時也創造社會價值;三是需要衡量并且給商界以回饋,不僅要實現利潤率,也要考慮工人的福利;四是努力和客戶、社會、社區一起繁榮。
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在討論中也被多次提到,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認為,要實現17個目標最重要的是提供更好的工作機會,達到目標的關鍵在于私營企業要有社會價值來驅動變革。
林毅夫說,要提供足夠的激勵機制,確保讓公司有動力去實現可持續發展。政府可以通過稅率來激勵企業,對污染環境的公司提高稅率,對用新技術實現技術創新、推動綠色發展的公司實施獎勵。
“公司踐行企業價值是有成本的,公司不愿意創造社會價值的話,也不會有環境可持續性。”林毅夫認為這就是為什么要有激勵機制,創造社會價值的企業在經濟上需要被認可、獲得更好的利潤。
社會責任不僅是大企業的任務,中小企業也同樣需要承擔。SK集團高級副總裁丁鉉千認為,企業社會責任不是短期的利益,更多的是社會價值。而且現在商業的環境已經變化,短期的經濟利益沒有辦法保證一個公司可持續的成功,所以商業界都會認為社會價值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