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Industry information
作為新舊經濟動能轉換中最活躍的因素,小微經濟的融資獲得問題幾乎貫穿改革開放以來的每個歷史階段。
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曾指出,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要優先解決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甚至融不到資問題,同時逐步降低融資成本??要擴大金融市場準入,拓寬民營企業融資途徑,發揮民營銀行、小額貸款公司、風險投資、股權和債券等融資渠道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數據表明,改革開放40年以來,小微融資特別是小微經營性融資的獲得途徑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多元的融資體系正在逐步形成,新興輔助業態的滲透率正在快速提升。
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聯合金融科技公司友信金服發布的《中國個人融資四十年發展與創新報告(1978-2018)》(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從1978年到2018年,我國個人經營性融資的供給余額從近153億元一路增長至約15.6萬億元。2018年,在總額15.6萬億元的個人經營性融資供給余額中,銀行、網貸、小貸公司、民間金融的數據分別為近10萬億、0.29萬億、0.34萬億、5萬億元,其中后三種形式的供給已經占到個人經營性融資供給整體規模的約三分之一。
經營性融資供給多元化變遷
改革開放40年以來,個體和民營經濟已成為中國經濟的中堅力量。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 年年底,我國實有個體工商戶 6579.4 萬戶,私營企業2726.3萬戶,廣義民營企業合計占全部市場主體的94.8%。個體和民營經濟不僅解決了絕大部分就業,同時也是技術進步和創新的巨大驅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個體和民營經濟不斷發展,支持個體和民營經濟的融資體系也在不斷發展與創新。
1978年到1996年,在改革開放的前20年,我國尚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初期,此時的個人融資還處在探索期,主要以個人經營性融資為主且總量很小,小額信貸開始起步并發展,融資渠道幾乎全部來自銀行業。
《報告》梳理發現,早在1984 年8月,大型國有銀行、工商銀行(5.290, 0.01, 0.19%)便出臺了《城鎮個體經濟貸款辦法》,面向各類符合條件的個體經營戶或專業戶提供抵押擔保貸款,此后各地扶持小微民營企業的融資突破路線陸續出現。
融資的支持也成為了小微經濟蓬勃發展的助推器?!秷蟾妗窋祿@示:從1978年到2018年,我國個人經營性融資的供給余額從近153億元,一路增長至約15.6萬億元。
在友信金服CFO王海琛看來,改革開放后,我國個人金融資產在總量方面實現大幅增長,結構也從單一逐步多元化,個人財富積累與資產選擇多樣性的增加,不僅使得個人在市場微觀金融活動中逐漸變得重要,個人融資市場也開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開啟了數十年持續高速發展的歷程。
在國有銀行、信用社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正規金融渠道的借款成本被持續推高,從而催生民間借貸隨之活躍。數據對上述趨勢做出了重要作證:《報告》測算發現,以2018年數據為例,在總額15.6萬億元的個人經營性融資供給余額中,銀行、網貸、小貸公司、民間金融的數據分別為近10萬億、0.29萬億、0.34萬億、5萬億元,后三者已經占到個人經營性融資供給整體規模的約三分之一。
以網絡借貸為例,《報告》測算顯示,網絡借貸對個人經營性融資的供給一直在加速,與整體行業發展爆發期同步,至2017年,網貸個人經營性融資余額測算已達0.38萬億元。
而從單一平臺數據也可以看出網貸對個人經營性信貸的供給情況?!秷蟾妗凤@示,以個體經營性融資撮合為主要業務的人人貸,年度累計成交金額從2011 年的0.4億元增長至2018 年的745.14億元(數據截至2018年11月30日),其中近80% 的借款用途為小微企業的經營性資金周轉。
供給缺口急需新興業態補充
從經濟和金融的關系來看,金融支持經濟最主要和最突出的功能作用就是融資供給。但在實踐中,小微企業往往面臨資金難獲取的挑戰。
事實上,盡管中國目前以銀行為主、新興業態為輔的個人經營性融資供給在過去40年間實現了飛躍式的發展,但融資缺口依舊很大。
世界銀行今年1月的《中小微企業融資缺口》調研報告顯示:全球發展中國家每10家中小微企業中,就有近5家企業從金融機構借不到錢或者借不到足夠的錢。相比于中小企業,規模更小的個體和微型企業所面對的境況就更加艱難:在1.41億微型企業中,受信貸約束數量達到了5620 萬,占比為40%。
由于小微企業缺乏信用歷史、可供抵押擔保的資產以及規范化的財務信息,致使金融機構在服務小微企業時一直陷入信用難評估、貸款難發放的惡性循環。究其原因,一方面仍是多年以來重抵押物、重擔保、重財務報表等融資邏輯已經在傳統融資渠道中根深蒂固,另一方面,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的機制體制、風險偏好、技術手段導致其很難滿足小微經營多樣靈活的融資需求。
事實上,近年來,以網貸為代表的金融科技領域創新,有望能夠緩解信息不對稱,提升金融效率,增加有效供給。
個體網絡借貸是在金融科技發展浪潮和我國“互聯網 +”大背景下發展而生,實踐中小微企業通過這一模式成功獲得融資的情況主要分為兩類,一是以小微企業法人名義,通過評估企業經營風險而獲得的單一平臺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的授信;二是以自然人個人名義,通過評估小微企業主個人信用而獲得的單一平臺最高不超過20萬元的授信。報告認為,在中國小微企業法人大多與小微企業主自然人相互捆綁緊密的大環境下,對小微企業和個人經營的界限其實已經非常模糊。
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高級研究員黃國平看來,正因如此,小微企業在融資過程中不得不需要以個人信用為補充才能獲得足夠的資金,甚至只能依賴于小微企業主的個人信用才能獲得融資。
王海琛曾經公開闡述過選取這一群體作為授信對象的原因:小微企業的負債和信用狀況可能難以評估,但是小微企業主個人的信用情況卻相對明確。即使企業主的生意經營不好,其個人仍可通過求職、打工等方式來償還貸款。
南京裝潢小企業主任洪剛的經歷頗具代表性。2015 年,任洪剛于南京注冊一家經營裝潢、租賃等房屋業務的公司開啟創業之路。創業之初在自有資金之外,仍急需一筆額度數萬元的資金用于公司首個項目啟動,由于缺少信用歷史和抵押擔保,無法在當地傳統金融機構申請個人貸款。此后,其依靠個人信用通過人人貸獲得項目啟動資金,目前公司團隊已達20余人,年營收200萬元,凈利潤30余萬元。
有網貸行業人士曾表示,小微業主個人借貸的需求非常旺盛,只要保證現金流不斷,生意就可以周轉,因此其對拿到貸款的金額、速度更為看重。
據王海琛透露:類似任洪剛一類的小微業主即是人人貸主要的客戶畫像,而通過持續的數據挖掘與風險管理實踐,平臺可以將小微企業主中信用良好的一部分人篩選出來,提供給他們低于其他渠道的借款成本?!案偷馁Y金成本提高了這些小微個體企業的存活率,從而進一步提高了社會的就業水平?!?/span>
事實上,人人貸等個人網絡借貸機構,通過金融科技的手段,以更高效的方式服務小微企業主個人經營性融資需求,成為傳統金融機構服務該人群的重要補充力量。在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即指出,互聯網金融在彌補傳統金融服務的不足、便利居民借貸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金融科技等新興業態與傳統金融機構的合作共贏也將成為未來服務于個人經營性融資的重要趨勢。
王海琛認為,經過40年的發展,個人經營性融資已經形成傳統金融機構和新興金融業態優勢互補的多元化融資格局,據其介紹,目前友信金服已經在和包括新網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開展戰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