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Industry information
銀行股大跌的原因,可能找到了。
證券時報記者獨家獲悉,近日銀監部門對部分銀行進行了窗口指導,要求他們“適度控制”利潤增速,讓2018全年的業績增速“不要放太高”。同時,還要求某些城/農商行降低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四季度末的貸款利率須低于三季度末。甚至,連央行都罕見出手,指導部分區域的銀行針對單戶授信500萬元及以下小微企業貸款,“成本適度降低”。
監管的意圖很明顯:第一條意在促使銀行提高撥備,并且充分暴露風險;第二條將令銀行讓利民企,從而息差收窄。
但必須強調的是:
一適度控制利潤增速,和四季度末貸款地率不得高于三季度末,為監管口頭傳達,未經發文形式;
二接受窗口指導的銀行數量和性質未可確切得知,兩條要求可能對于某些銀行同時存在,對于另一些受指導銀行可能單條存在;
三發文主體囊括部分地區的銀監局和人行分支機構,但是不是銀監會和人總行的最高指示,未曾證實;
四股價殺跌的一些上市行,向記者表示并未收到窗口指導。
或許受該監管舉措影響,二級市場已經起了反應——寧波銀行、招商銀行、常熟銀行,這三家分別在城商行、股份行、農商行處于業績增速第一梯隊、且零售業務占比不低的銀行,領跌銀行板;其他銀行均不同程度下挫。
有基金經理向記者分析,銀行板大跌,與此一系列監管舉措直接相關。
“監管已經窗口指導我們了,全年的利潤增速不能放太高。這下有點尷尬,因為前三季度我們的增速確實是比較高的,相當于壓力一下子都集中在了第四季度。”有城商行人士告訴記者。
而一名長期重點跟蹤城農商行的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這種情況下,唯一的手段幾乎就是大幅提高撥備,“藏利潤”。“但這顯然跟證監會向投資人真實披露的精神,是相悖的。”他直言。
本來投資人喜聞樂見的盈利能力提升,眼下居然成了一些銀行的“尷尬”。因為今年以來多家銀行的凈利增速確實呈逐季上升趨勢,已有9家上市銀行三季度的凈利增速突破了15%,5家突破20%高位。
上述資深銀行業分析師向記者分析,事實上不少銀行的利潤,并不是單純靠提高資產定價來實現的。看待銀行利潤增長,需要回歸一個基本的邏輯——它是否是自然增長。“自然增長就是純規模的增長。我分析了一下,目前市場上凈利增速比較高的一些銀行,它這幾年可能通過留存利潤、IPO、可轉債等方式補充了資本,凈資產隨即增加,那么可用來經營活動的錢就多了。這就是一個身高和體重呈正相關的邏輯,不能讓銀行光長個子不長體重,這對股東也不負責任。”該分析師說。
另外,還有受訪銀行人士指出,看待銀行例如的增長也需要厘清銀行的收入結構。銀行目前主要的利潤引擎還是利息收入,而息差跟貸款結構高度相關——如果銀行主抓零售業務,而且零售貸款占比持續擴大,那么本來這一塊資產的定價就要相對較高。“我們知道監管的初衷也是讓我們讓利小微企業,但也需要看到我們做出的探索。小微企業貸款戶數越來越多,擴面增戶降額,基本滿足了小微企業貸款需求,在一定范圍內解決了貸款難的問題。我們前期只能依靠稍微高一點的利率定價,來做正常的風險補抵。”某城商行人士告訴記者。
簡而言之,每家銀行利潤增長的內生動因不一,該分析人士和一些受訪人士,均不建議將靠提高貸款定價和利潤自然增長的銀行,一刀切管理。
今日招行領跌銀行板,而關于招行大跌的原因,有香港市場傳聞直指,招行內部定調2019年營收零增長、凈利潤增速降至個位數增長。
此傳言乍一看,后半部分“凈利潤增速降低”與前文監管“適度控制”銀行利潤增速的精神,異曲同工。所以招行是否也在窗口指導范圍內?招行方面向記者否認了該傳言,此外稱“不清楚是否接受窗口指導,但極有可能被針對其他銀行的監管指示‘錯殺’”。
申萬宏源金融組將其定義為“不靠譜的謠言”,并測算出如果全年利潤增速由三季度末的14.6%壓到10%,撥備覆蓋率則將由326%提升至342%。此外,這要在四季度不良率只環比下降1bp的情況下,才能說合乎情理。
“多提撥備壓利潤,還是少提撥備放利潤,對銀行而言就是左右手的事情,對估值本無實質影響。但我們預計,保持ROE持續提升依然是招行重要的經營目標,2019年,招行ROE回升需要的最低利潤增速是12.4%,在上市銀行中依然相當亮眼,且僅僅是ROE持平的最低利潤增速,是底線要求而非目標”,申萬宏源強調,也就是說,無論有無控營收、控利潤,銀行提高撥備并不利空估值。截至中午收盤,招行2019年PB已經調整至1.16倍。申萬宏源強調,對于一個ROE 17%以上且還在持續回升的銀行,站上2倍PB之前不要輕言高估。
盡管將招行“控利潤”歸為“不靠譜”,但上述分析也為我們點明了如果銀行真的要完全按照監管指示壓降利潤增速,幾乎唯一可行的路徑——提高撥備。記者提取目前2017年末和今年三季度末銀行撥備覆蓋率數據如下,各家銀行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也就是說,如果監管窗口指導實質落地,那么我們將會在2018年四季度,看到更高的撥備覆蓋率。
對于小微貸款利率,銀監和央行都在出手。
首先來看銀監方面:記者從若干銀行獨家獲悉,銀監對部分銀行(以城/農商行為主),提出了貸款利率上的最新要求:四季度貸款利率不得高于三季度末。
而多家受訪銀行告訴記者,事實上這樣的指導經歷過兩個階段:一是三季度的時候,監管要求三季度末的貸款利率水平不得高于一季度末;二是近期,要求四季度末貸款水平不得高于三季度。
甚至,記者還從接近監管的人士獲悉,銀監還窗口指導過國有大行,要求下降100個BP的小微貸款利率。
上述為銀監方面的窗口指導。央行則是以文件形式,指導部分地區降低小微企業貸款成本。
記者獲得的監管文件顯示,央行某分支機構要求轄區內各金融機構高度重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保證完成工作進展,要確保年內“小微企業貸款金額增加,小微企業貸款戶數增加,小微企業貸款成本適度降低,小微企業貸款風險有效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央行普惠口徑小微企業貸款,包括單戶授信500萬元及以下小微企業貸款、單戶授信小于500萬的境內小微企業票據貼現、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
也就是說,央行不僅僅在銀監會提出的“兩增兩控”基礎上更為嚴格,將其變為“兩增一控一降”,而且口徑還更為下沉:銀監要求針對的是單戶授信1000萬元以下(含)的小微企業貸款,而央行要求500萬元以下。
受訪銀行業人士的一致觀點是:解決貸款難,可以靠引導貸款資源投放;但解決貸款貴,應該要采用市場手段。因為不少銀行在開拓小微市場的時候,為了覆蓋人力、物力、精力成本,自然要靠稍微高一點的定價來補低風險。“相對大行用5.6個點去做優質客戶,中小行用12、13個點去做首貸戶,也可以理解,畢竟識別風險就需要成本。”前述分析師說。
有城商行人士幫記者算了一筆賬,“我們當時網金部做過一個調研,一筆貸款的凈利息收益低于3000塊,銀行是賠本的,按年化6個點利息來算,單筆5萬以下的貸款,還是賠本的”,該城商行人士說。
深圳市場上,記者咨詢到,多家大行的小微貸款抵押年化利率,目前三年期也才5.77%左右,小銀行則浮動區間較大,但大多數均較年初降低。“大行放出這個利率,真的已經是很優惠了。”受訪銀行人士稱。
最后,再來用監管數據勾勒目前銀行業對小微企業,究竟貸款投放如何。截至今年9月末,中資行用于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為24.54萬億,在其總貸款余額124.99萬億中已達19.63%,較6月末的23.99萬億,增了5500多億。
“這只是在總貸款余額的占比,在對公貸款的占比不好說。但各家銀行在有意識加大小微投放、調整對公結構,這個占比會原來越大。”一名股份行對公業務高管告訴記者。
具體來看監管數據,三季度單季新增的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占銀行在同季度新增貸款余額的13.41%。“監管已經反復強調小微,比重會越來越大的。我們開的全行經營大會,已經重點討論這塊。”該高管如此向記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