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Industry information
一邊是銀行理財子公司密集成立,另一邊則是基金子公司日益黯淡。在內部從嚴監管、外部競爭加劇的形勢下,基金子公司普遍陷入發展困局,資產規模和利潤逐步下降,人才大量流失。
業內人士認為,紅利期過后,基金子公司未來能否明確自身定位、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優勢相當關鍵。但就目前來看,各家公司還處于艱難探索中,除了銀行系基金子公司處境稍好之外,多數子公司已經行走到了生存邊緣。
誰能活下去?
“現在并不是比誰活得更好的問題,而是看誰能活下去。”一位中小型基金子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公司的盈利剛剛夠覆蓋成本。“前幾年積累的存量仍是利潤的主要來源,新增業務很少。一方面是風控嚴格,之前的許多業務都不好做。另一方面人才流失嚴重,許多業務骨干看不到前景就離開了,形成了惡性循環。”
“業務方面,公司前兩年也主動發力向管理、ABS、量化投顧等方向開拓,有一定的市場,但進展很有限。”該人士補充道,“現在主動管理的產品規模也就幾個億,因為90%的倉位要放在固收產品上,只有10%的倉位買股票,一年下來收益率僅5%至6%,而且不能承諾收益,對市場的吸引力不大。”
另一家管理規模在千億左右的基金子公司業務人士也證實,公司近幾個月基本上沒什么新增業務,主要是在管理存續業務。此外,還與銀行合作發了一些類理財產品。“現在關鍵要合規。我們其實什么業務都能做,但目前只能依靠團隊資源,特別是非標業務,自己找資產的同時還要自己拉資金,本來難度就很大,還要面對項目被風控否決的風險,空間非常小。”
數據顯示,2018年末,基金子公司的總體規模為5.3萬億元,相比2016年最高10.5萬億元的規模接近腰斬。另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資產證券化業務備案運行情況簡報(2018年)》顯示,2018年基金子公司備案產品為61只,同比減少21.79%;備案規模為1801.59億元,同比減少37.79%。
創新路在何方?
據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的2018年基金子公司資產管理月均規模顯示,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建信資本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招商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浦銀安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月均規模分別是4616.93億元、4519.14億元和3845.56億元。相比2017年,僅建信資本規模有所增長,其他公司規模均明顯縮水。此外,2018年排名前十的基金子公司中有8家是銀行系基金公司子公司,來自股東方的助力仍不可小覷。
但另一方面,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密集成立,業內人士認為,由于理財子公司亦可發行公、私募兩種產品,對公募基金形成沖擊之余,也將對基金子公司形成壓力。
“肯定會有影響,雖然銀行理財子公司、基金公司以及基金子公司各自的業務劃分和定位尚未明晰,但基金子公司目前已處于不利的地位,發展也受阻,后續如何尋找自己的差異化發展方向是重中之重,但要做到并不容易。”一家銀行系基金公司子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部分公司已經做了一些創新的嘗試并有所收獲。例如嘉實資本專注于證券化和不動產另類資產管理,近兩年創設并發行了多個創新型不動產及證券化產品;鑫沅資產在ABS業務方面布局較早,目前已形成了較成熟的團隊,管理規模也居于基金子公司資產管理月均規模排行前十。
但對于多數基金子公司來說,發展前景依然艱難,一旦股東方不再進行資源投入,生存危機或在眼前。